第241章(2 / 2)
。
至于她的感受……权倾天下果然很爽。
至于欺负忠良老臣?呸,但凡她起兵造反之前有一个大汉忠臣站出来替她说句公道话,她也不会造反。
“谁说高祖之后无人封王。”陈昭轻描淡写,“王莽不是就曾受封安汉公,他加九锡时,可有人提过白马之盟?”
听到王莽这个名字,杨彪面色瞬间煞白。
御座上刘协的指甲已经掐进扶手,龙椅尖锐的突起刺入皮肉却浑然不觉。他看见文臣低着头,看见武将闭着眼,看见满朝朱紫竟无一人敢直视陈昭的眼睛,只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杨彪身上。
陈昭又话锋一转:“本侯只是随口一提,王莽是乱世奸贼,我与他自然不同。”
群臣瑟瑟发抖,他们也觉得陈昭和王莽不同。
王莽谦恭未篡时。陈昭可比王莽嚣张多了!
“至于杨公所言后果。”陈昭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,轻笑一声,“天下共击之……昭做事光明磊落、无愧于心,谁若是不服气,自然可来寻我。”
她还愁怎么编造借口把荆益二州这大汉最后一块江山拿下呢,若那几个汉室宗亲发兵攻打她,才是正和她意。
“汝……”
“父亲。”一道极轻的呼唤声忽然从百官队伍中响起。
那是杨彪之子杨修的声音,杨修两月前才刚入仕。
杨彪仿佛整个人中了定身技,他瞳孔剧烈收缩,花白的须发颤动。
陈昭正对着杨彪,能清楚看到杨彪脸上那从悲愤到无奈,最终化为深沉内疚的变化。
有勇气和目光短浅到敢押上九族来成全“青名”的人本就是少数,杨彪若是舍得家族,当初董卓肆虐之时他这位天下清流领袖便站出来反对了。
汝南袁氏是四世三公,弘农杨氏又何尝不是四世三公?
杨彪突然剧烈咳嗽起来(iaqs),本就佝偻的腰背更弯了,他转身重重叩首,额头撞击地面的闷响在安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。
“彪年事已高,耳目昏聩,无力为陛下效力。请罢臣太尉之职,以谢天下。”杨彪声音沙哑。
弘农杨氏上百口的性命,杨彪不敢压上。他在朝中为官多年,弘农杨氏姻亲故旧无数,若是送上船出海寻仙山,估计三艘船都塞不下。
刘协悲哀挽留一声:“杨公……”
陈昭袖手冷眼旁观这一场君臣情深的戏码。
啧,最好刘协再哭两声,文武百官再一同求情,才更符合她大反派的角色。
只是陈昭失望了,刘协只是呼唤了一声就迅速意识到了现在的情况,胆怯看了陈昭一眼,便声音哆嗦应下了杨彪的请辞。
杨彪缓缓退下,陈昭也没有为难一个识趣老头的意思——有杨修在朝堂上,她日后有的是借口把弘农杨氏九族送上船。
刘协终究要直面陈昭,大汉的余晖抵挡不了初升的朝阳,正如大汉忠臣在陈昭面前不堪一击。
“朕闻天命有归,功高不赏。昭侯陈昭,德迈伊霍,勋超桓文。扫群凶而清六合,迎朕躬而定社稷。今特进爵封王,加九锡之礼。”刘协压下鼻头酸涩,沙哑宣布了加封圣旨。
这一次,殿内鸦雀无声。
下朝后,陈昭刚踏出宫门,便见陈宫神色慌张地迎了上来。
陈宫先慌忙确认自家主公没有受伤,才懊恼单膝跪地请罪:“吉本行刺主公,罪皆在曹操与臣。”
跟在陈昭身后走出宫门的曹操缓缓抬起头,面露迷茫:“……?”
这也能赖我?
曹操都怀疑吉本背地里也没少骂他,天地良心,曹操觉得自己比袁术还冤枉。他自知自己心眼小,要是知道吉本包藏祸心,他早就先把吉本三族处理了!
“无碍,若非公台明察秋毫,只怕今日不止吉本一人行刺。”陈昭轻笑,伸手扶起陈宫。
她这话并非虚言。陈宫虽总盯着曹操不放,却也真揪出了一批暗藏异心之人——没有衣带诏,他却硬是把衣带诏上那些忠于汉室的臣子全找齐了。
↑返回顶部↑